喝粥养胃:是救星还是陷阱?了解多少人因此遭遇胃病风险?今天,网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。
如何喝粥养胃?
·防胃病:粥养胃
“熬粥越烂越好”。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,特别是胃炎患者,往往因消化不良,或精神紧张,进食少,胃酸、胀感更严重,反而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。此时,应提倡“粥养胃”,因为粥能够促进胃液分泌,增强胃的排空能力,帮助消化,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。在熬粥时,要先把米熬至开花,再加入粳米,待米熬软、黏稠时,再加入粥中。这样粥米粒变软,稀粥寡淡,不会太腻。
·防病:养胃
粥是最理想的养胃食品,它既能补气血,又能补脾,是脾胃虚弱的食疗佳品。临床上常用治疗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的胃病。
粥还容易消化,尤其适合胃病患者食用,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应多喝粥。
粥的做法也很多,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。
粥的做法很多,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。可加肉、蛋、青菜、肉粥、素馅包子等。
·温食:热食
“粥”是最常见的养胃食品。早在古代,医家就已经把粳米作为养胃食品。
粳米能预防糖尿病、脚气病、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。
煮粥时加些扁豆、红枣、莲子、桂圆肉、百合、山药、扁豆等,对改善贫血有较好的作用。
·咸食:少食
“咸食”是指吃盐过多的饮食。一般认为,咸味能中和一部分“苦味”,如吃太多盐可导致口咽、舌麻和口渴。
但咸食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合适。这是因为盐能改变体内水的渗透压,加重心脏负担,易导致高血压。另外,咸食还能刺激唾液大量分泌,加速食物消化,并能增加肠道分泌,刺激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,对增进食欲、帮助消化有一定的作用。
·甜味:淡食
食欲下降,可多食“甜味”。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就有“甘”的记载。
甜食入五脏,有养脾胃之功。明代李时珍称“甜食入脾”,谓它能“补脾,益肺,生津液,悦颜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