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秘传统风俗:哪个地方的人们过年会包粽子?
一、清朝时期,老人们过年会包粽子,一般都是在端午节前,所以叫做“粽子”。但现在却不再是这样。
据说是在明朝时候,因为南方多吃蔬菜,所以叫“粽子”。那时,江南的习俗,煮粽子是在农历腊月,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,而且有的地方还包粽子,说粽子有没有好吃,就看是粽子里的馅了。
二、后来,人们把“打粽子”、“包粽子”都叫“包粽子”,其实是一种民俗,以祭祖、拜神、接神等多种形式,来表示对“年节”的虔诚和“祭神”。
三、传统粽子是用糯米做的,米怕粘性,好包,在做时糯米中加入苇叶,可缩短煮粽的时间,又可以保持糯米的黏性,故以豆沙做馅,煮出来的粽子味道清香可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