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臊子面的惊人起源:从神秘传说到全民美食 的来历故事
在我国古代,人们喜欢吃汤面,这种面比较柔软,入口,食用方便,而且可以养胃,对胃酸分泌量较少的人,是一种很好的养胃食物。
早在隋唐时期,就有“臊子面”的说法,岐山臊子面的做法,跟北宋的名吃“淮南王刘安”,“平陈岐山臊子面”同音,都是和山西刀削面类似的面食,“平陈岐山臊子面”的特点是面条劲道,汤味酸辣,面面讲究吃面,汤面讲究吃汤。
相传,在山西的太康城,有一个厨师,每天都要用手工面做自己喜爱的面。
一天,他看见一位俊美的男青年,吃臊子面,心情很好,“面”就像面条一样柔软,盛在碗里,让人吃了面条,一会儿,就有饱腹感。
从此,岐山臊子面名声大振。
后来,岐山臊子面流入民间,流传开来,被称为“岐山五绝”。
岐山臊子面的做法
臊子面是山西的一道面食,起源于山西。
一、做法一
主料:面条(标准粉)500克
辅料:油菜(鲜)50克
调料:猪油(炼制)15克盐2克酱油3克醋3克辣椒(红,尖,干)3克大葱5克姜5克大蒜(白皮)3克香油5克豌豆淀粉(豌豆)5克味精2克花椒2克八角2克桂皮2克植物油30克
制作过程
1.把碱面用水和成烫面,盛在碗里;
2.待面条煮熟后捞出,浇上油酥辣椒、醋、酱油、精盐、味精、花椒、葱、姜、蒜,吃时拌匀即成臊子;
3.臊子面要“精”,一碗臊子面,一锅好汤;
4.臊子面配菜要有讲究,一般应选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,如“西湖醋鱼”、“黄山毛峰”、“春笋烧臊子”、“炸肘子”、“炸荸荠”等。